中国教育报:与城市同向而行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写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校20周年之际

来源:宣传部(统战部) 一审:张土良二审:金挺三审:朱海岳 发布时间:2023-12-18


积蕴双秩,岁月不居;春秋代序,芬芳桃李。2023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迎来建校20周年华诞。

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地方性高职院校,自建校之日起,学校的血脉里就植入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20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党建联盟为引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整合创新资源,扎根地方主战场,在政行企合作、科研技术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走出了一条与地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校20年来,在全体城院人勇毅前行的接力奋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学校成功获批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附建园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办学综合实力进入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队”,同时也是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和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校。

廿载弘文励教 赓续历史文脉

20年,既是时间的长度,又是事业的广度。岁月的画卷里展现着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歌猛进的奋斗历史,饱含着全体城院人在逐梦路上薪火相传的心血和对职业教育的满腔热忱。

办学起步早、办学起点高,为宁波城市职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99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了原宁波师范学院“逸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这是浙江省较早开始创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之一,也是学校开办高职教育的历史源点。1995年,更名为宁波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分院。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宁波大学后,宁波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分院成为宁波大学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分院,1997年更名为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0年,原国家林业部门宁波林业学校、原国家海洋部门宁波海洋学校部分专业和人员划入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2003年,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宏观背景下,经省政府部门批准,在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独立建制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至此,宁波城市职院迎来了新的篇章。

2004年,宁波市作出整合高教资源、调整高校布局的决策。2005年暑假,学校从宁波大学北区搬迁至鄞州高教园区办学,发展迎来新机遇。

岁月流转,历经20年的积淀,2023年2月,宁波城市职院奉化校区(一期)启用,学校正式开启“双校区”办学模式,“学在植物园里,住在风景区中”,这样的诗意画面成为奉化校区的风景线。该校区一期用于学校景观生态学院办学,建设中的二期将满足旅游学院的办学需求。

与奉化校区全新启用相呼应的,是鄞州校区的迭代升级。2023年暑假,鄞州校区迎来校容校貌、校园硬件设施设备等的整体升级改造和修缮,旧貌换新颜。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不断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决心,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迸发出了勃勃生机。

艰难知勇毅,磨砺得玉成。20年来,全体城院人始终秉承“尚德 明责 笃学 强能”的校训,按照“四严”(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管、从严治校)要求、“四精”(精心教学、精细管理、精致校园、精锐部队)标准、“四名”(名专业、名课程、名教师、名学生)目标,坚守初心、踔厉奋发,共同擘画了一幅学校快速发展的壮美图景。

坚持党建引领 潜心立德树人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如果说,一所学校是行驶在大海上的船,那么,党的领导就是指引航向之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关键在于办学治校过程中全面落实党的领导。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2017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学校事业前行举旗定向。党委书记周国明作工作报告,正式确立了学校办学“四严”要求、“四精”标准、“四名”目标,厘清了今后事业发展的思路。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学校深入实施“铸魂、硬核、堡垒、先锋”四大工程,向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这是学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从举办北京奥运会到中国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是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周国明与学生交流的一幕。他通过一串串数据、一件件事例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勉励学生要坚定信心,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有时效、有营养、有温度的开学第一课,每当开学季都在学校里上演。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到所联系学院讲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等,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年来,学校构建一体化全贯通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推动“五育”并举育人举措落地见效,入选浙江省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载体、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优秀案例,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项。

让城院学子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堂课,就是“明责大讲堂”。这个以“传承工匠精神 弘扬责任文化”为主旨的大思政课堂,已先后邀请“时代楷模”钱海军、全国道德模范陈淑芳、全国劳动模范虞成安等来校开讲,引导青年学生在感悟先进典型的事迹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强化使命担当。

为了提升组织战斗力,学校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深入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建立省、市、校三级党建工作“双创”项目培育体系,目前已培育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6个、校级项目17个,实现“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目标,打造具有辨识度和专业特色的党建工作成果。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

宁波是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作为与产业紧密相连的高职院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与宁波开元酒店集团的合作,是宁波城市职院推动产教融合的生动写照。“我们是把蛋打在一起,不是放在一起。”宁波开元酒店集团总经理来荣法用一句话,概括了15年来与学校的不解之缘。2008年开始,开元酒店集团在学校设立订单班,校企双方携手为宁波旅游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校紧贴宁波现代服务业人才现状和需求,精准对接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逐步构建形成旅游会展、城市园林、创意设计、智能信息、贸易物流、应用外语六个现代服务业优势专业群。其中,“园林工程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验收,旅游管理和导游专业顺利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际认证。2023年GDI智库发布的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上,学校以29个专业全A的成绩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18位、浙江省高职院校第3位、宁波高职院校首位。

与此同时,宁波城市职院注重多方协同,形成“聚力”。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宁波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浙江分部),联合130余家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致力于提升区域现代服务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水平,带动宁波乃至浙江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及产业的发展。2023年10月,由学校牵头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城市园林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也在宁波双双成立。

自2013年首次成立宁波旅游学院以来,学校十年间先后成立了包括酒店管理学院、园林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视觉东方艺术学院等11个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促进了教育供给侧与城市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3年毕业季,学校毕业生毛梦挺、陈若双等前往理想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进一步锻造自己的“硬核”实力;吴昱冈则选择留在宁波工作,在一家知名设计公司拼搏立业;陈贝贝在家乡注册了文化传播公司,准备直播带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学生个性化选择的背后,是学校为学生搭建的多样化成长通道。

学校构建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技师型、升本型、创业型、复合型、国际化型等“提升型”分类培养路径,明确了“基本+提升型”的高职教育分类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我们通过开展‘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搭建多样化成才之路,坚持让学生在技师型、复合型、国际化型、创业型、升本型等不同类型中选择性成才,让他们在下一个人生赛道上更加精彩。”校长史习明举例说,以2022届毕业生为例,升本型占33.20%、技师型占24.99%、复合型占10.80%、国际化型占10.55%、创业型占1.50%以上,达到提升型分类培养目标的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81%。

这样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分类培养 多样成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加强内涵提升 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助推职教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喜讯传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附建园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三年来,学校以“双高”专业建设为抓手,对接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重构学校7大专业群。与此同时,以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带动5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协同发展。获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9个。

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专业发展是基础,人才是内生动力。2022年,学校制定出台《关于教职工荣誉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校内的示范引领作用。立德树人标兵王明霞、管理服务标兵许幼明、“四有”好老师蔡文芳……一大批爱校爱岗爱生的教师涌现,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形成了“争先晋位”的良好姿态和“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人才强校战略推进过程中,学校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2022年11月,一场名为“中青年教职工培训培养计划”的培训火热开班,这场被称为学校建校以来规格高、时间长的培训,整合了全校资源,通过导师“老带新”,持续激发“传帮带”活力,铸造一支“精锐部队”。一年下来,不少教师成长明显、成果涌现。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重要制度。宁波城市职院牢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与城市双向奔赴,连续20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和农村指导员,使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奉化锦溪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连续14年来,学校派出科技特派员走进锦溪村指导香榧生产,让香榧挂果期从6年缩短为4年,当地成为宁波市较大的香榧连片种植基地,该村集体香榧干果年收入突破130万元,助力锦溪村近3000亩荒山变成了“金山”。

宁波城市职院教授祝志勇牵头的优良观赏槭树品种推广科技特派员来到四明山区,助推当地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学校槭树种质基地是国内槭树种质资源单项冠军,承担4项国家科技部门星火重大计划项目,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16万亩次,产值30余亿元,利润近13亿元,研究成果获全国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

如今,宁波城市职院的教师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象山县海台村指导建立20亩黑花生示范基地,亩均产值达万元以上;在宁海县长街镇开展柑橘“红美人”套种凤梨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研究,助力当地柑橘产业发展;在余姚、象山等地指导精品民宿提升、开展民宿管理培训、协助民宿等级评定,助力“民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学校还聚焦乡村现代种业、花卉苗木、乡村景观等产业,持续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人才。

内涵式发展也助推办学优势“溢出”海外,学校与泰国、黑山、斯洛伐克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度合作,先后在泰国暹罗技术学院和黑山亚得里亚大学设立“丝路工匠学院”,中泰丝路工匠学院职业技能提升项目与泰国高校旅游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获批为国家教育援外项目。

数字驱动发展 智治引领未来

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8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稳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方阵。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每周三早上5点来除草,能不能换个时间呢?”临睡前,陈同学用手机在学校“宁橙在线”留言。第二天早上9点,他就收到了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处的回复:“同学你好,我们已通知物业调整作业时间,确保大家休息好。”

近日,正在学校综合楼大礼堂彩排“因为有你”主题剧晚会的演出组发现,舞台的音响突然没声了,负责人打开手机钉钉,点击“一键报修”,不到5分钟,校内工作人员就上门检修了。这样高效的数字化场景在学校里早已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学校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出发,建成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等各类业务系统和应用50余个,创设应用场景13个,提供服务事项140余项。诸如“宁橙在线”这样的微服务、轻应用18个,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起有线、无线和物联“三网”新基建,打造了开放互联、智能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环境。2023年,学校获评浙江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除了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学习体验。学校建成了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资源丰富、泛在学习、精准施教”智能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8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课程被推荐至“学习强国”平台,89门课程进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107门课程在全国性教育平台开课。同时,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让西部职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加强“一带一路”职教慕课平台建设,集聚国际化线上课程。目前学校“互联网+”在线课程国内受益面达200余万人次,被近300所院校引用,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首位。

作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积极聚合学校、企业、产业要素资源,将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改革推向纵深。校企协同开发课程内容,以行业标准为准绳,以国家“金课”为样板,聚焦企业需求,实战项目驱动,探索并打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泛在化和数字化的课程学习平台,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数字化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引擎,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学校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为导向,开发了“城院堡垒”智慧党建平台,全过程智控党组织运行,对党建工作开展数字化考评、智能化监测,实现了党建工作全监督、移动互联全支持、平台运维全展示、数据分析一键通四大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用数据研判现状、用数据辅助决策、用数据精准指导的数字党建工作新路。该平台入选2022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

立足宁波热土 赋能共富先行

“我的大学,以城市命名,明天的路今天就启程……”校歌《大学,以城市命名》道出了这所以“城市”命名的地方性高校的自豪。学校始终扎根宁波大地办教育,集中优势资源助力宁波加快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

作为首批与宁波市鄞州区合作的高校,2021年,以国家“高职百万扩招”为契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与鄞州区合作,面向该区村社等基层组织定向招收30名村社干部,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两委”班子、组织带头人和乡村致富带头人。双方由此结下深厚缘分。此后深入实施“一院一镇一企”行动,精准对接76个共建项目,校企地三方共建党建互联、资源互享、发展互动的党建共同体,形成了区域性党建发展合力,擦亮了“城院在鄞州”品牌。该案例入选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浙江省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联镇街入村社”是宁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象山县东陈乡是宁波城市职院的包联结对乡镇,学校与该乡镇的16个行政村一一结对,通过实地走访、民意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结合东陈乡资源优势,提出“弘扬国学文化,打造‘红色’共富研学”“弘扬海洋文化,打造‘蓝色’共富智库”“弘扬庭院文化,打造‘绿色’共富乡村”三个领衔项目,助力东陈乡在党建品牌打造,在农村电商、乡村文旅等方面打响品牌,通过构建长效机制,把对口服务转化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长久生命力。

多年来,学校始终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库咨询作为己任,聚焦教育、旅游、经济、社会治理、城市发展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提供智库咨询,推动城市发展。近5年,共有25项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领导批示,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转化和应用成果明显,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共获知识产权授权47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36项。

紧密对接地方发展带来的是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7.5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据统计,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留甬率为57.04%,其中非甬籍学生留甬就业率为14.3%,位居宁波市高职院校前列。2022年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0%,居全市高职院校首位。

“20周年校庆是学校赓续传统、砥砺奋进的新起点,宁波城市职院将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聚力推动学校朝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的目标迈进,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智力支撑,为浙江省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贡献城院力量。”党委书记周国明如是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第04版:职教之声 2023年12月18日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18/content_633207.htm?div=-1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