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余泽锋发布时间:2023-03-15浏览次数:18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学校“双高”建设的攻坚之年。学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努力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耕“分类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等3项常态化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双高”建设、专业升本、数字赋能、课程建设与辐射、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教育评价改革、办学空间拓展、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等9项年度重点工作,按“四严”要求,“四精”标准,把准航向、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为浙江奋力推行“两个先行”贡献力量,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智力支持。

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进一步筑牢事业发展根基

1.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集中轮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主要途径,引导全体师生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进一步深刻领悟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根据上级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全面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按教育部关于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教育活动要求,组织上好校领导“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开学第一次主题班会”,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责任部门: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处(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2.以党建“双创”为牵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深化省、市、校三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扩大党建“四个融合”行动覆盖面,加强对培育创建过程指导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形成7个党建统领的校企地共同体典型案例。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按“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纵深推进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年内开展“双创”项目中期考核和终期验收,立项市级及以上党建“双创”项目2个。坚持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出台《党总()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逐级述职评议制度,逐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开展“两优一先”“我最喜爱的支部书记”等常态化评选表彰活动,加大“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工作力度;推进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城院堡垒”智慧党建平台,完善指标体系、赋分体系、监测体系。

责任部门:组织部

3.以考核为导向,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健全素质提升、知事识人、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做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酝酿选举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强化中层干部日常调整配备,持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落实《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办法(试行)》等制度,健全中层干部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全方位考准考实干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激励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组织开展中层干部集中轮训。

责任部门:组织部

4.以“清廉学校”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四责”协同机制。严格执行《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实施细则(试行)》,细化“一岗双责”任务清单,增强“一岗双责”意识。聚焦“两个维护”“两个确立”,强化政治监督。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学校”建设工作会议,签订责任书。抓好“十大清廉工程”建设的成效梳理,凝练一批可制可推广的长效做法。完成第四、五批校内政治巡察工作,开展对第一、二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落实“回头看”,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继续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和清新学风建设水平。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日常监督,做好形式主义、“假培训、真旅游”、学术不端等专项检查整治。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系统施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按上级部署开展纪检干部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基建修缮工程等专项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协同联动,强化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

责任部门:纪委办公室、办公室、审计处

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深化“三全育人”,着力构建思政工作新生态。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家校企社协同育人,顺通学校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以“三全育人”扩面提优为抓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持续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重并举。深入开展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工作,全面实践“十大育人”体系。召开思政工作大会,使“学生第一”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精准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完善“一体两翼三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健全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建设方案,促进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进一步下沉。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排查风险隐患,加强风险预警和主动干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常态化实施方案》,践行“浙风十里”,开展“在城院看见文明礼仪”行动。

责任单位(部门):宣传部、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6.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开展体育、美育项目化管理,构建校院二级联动的群体活动机制,培育一批精品赛事。以阳光体育节为抓手,开展群众性和竞赛类体育活动,扩大学生覆盖面,提升学生参与率;完成省体质健康测试抽测工作,合格率达到95%,优良率达到40%。新增美育类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30门;壮大“精品社团森林”,以“人文美育精品社团”“星级社团创建”为引领,进一步推进“社团+”人才培养行动。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生公益劳动清单制度,做强“专业+”劳动实践项目,构建情景化劳动实践模式,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持续深化39门“匠心·职教公益课堂”建设,使匠心·职教公益课堂实践育人项目成为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重要延伸与补充。

责任部门:学生处、基础部、团委

7.突出技能培养,优化分类培养工作机制。创新基于现代服务业的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模式,推进“知行合一”学生职业素养试点工作。优化分类培养工作体系,实现技师型、复合型毕业生占比不低于60%。构建基于技术技能“逐级递进、综合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梳理各专业课程实践学时和实践项目,增强实践教学有效性。完善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证书目录,出台职业技能证书奖励办法,完善“双证书”人才培养毕业审核机制,除特殊专业外,积极促成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100%,其中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比例不低于75%,逐步实现毕业生“人人有证”“人人优证”。

责任部门:教务处、学生处

8.强化多方联动,提高招生就业质量。高质量完成2023年招生计划,实现普高普通类专业招生专业录取分数总体排名进入全省同类学院前20名;招生计划完成率及新生报到率达97%以上,排名进入全省前20%。深化提前招生、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优化选拔程序,进一步深化“区域一体化”办学,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书记校长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专业负责人各实际走访不少于20家;整合校友资源,走访校友500名以上,凝聚校友力量,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留甬率50%以上,其中非甬籍留甬率15%以上。确保2022届、2020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率达97%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分以上。

责任单位(部门):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各教学单位

三、锚定“双高”目标,寻找新发力点,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

9.坚持成果导向,加速推进“双高”建设。严格按照《学校浙江省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方案》,结合学校重点创新工作分解2023年度457项三级建设任务,通过“一页纸”明确各项建设任务的目标、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增强“双高”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双高”建设项目中期绩效自我评价情况,全面梳理任务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寻找新的发力点,产生替代性成果,全力做好迎接省教育厅对学校“双高”建设终期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责任部门:双高办

10.坚定专业升本目标,探索专业数智化建设。对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分析园林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存在的差距,优化申报材料。制定并实施《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数智化建设标准》,系统推进数字赋能教学。以产助教,紧跟行业业态数字化、大数据融合趋势,调整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数字化转型。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空间建设为载体,实现教学智慧化、智能化。完成10个专业数智化转型升级,12个专业实现课程全数字化;建设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每个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培育专业及双高专业群专业在线课程均达到10门以上;完成58个现代化实践教学场所的改造,推进教育现代化。

责任单位(部门):教务处、课程中心、各教学单位

11.深耕信息化教学,推进课程建设与辐射。制定“八个一”高质量课程建设规划,着力推进“百门慕课建设工程”,新增国家、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以上,立项校级课程40门以上。加大优质课程资源推广力度,新入选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课程20门;新增社会学习者50万人次。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新增协作院校5所、课程10门。推进宁波市“一带一路”职教慕课平台建设,集聚更多优秀的国际化线上课程。开发“职业教育在线课程标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重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的领先优势,争取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5项。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做好国家级课程思政项目培育,实现零突破。深化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新增共建教材50部,争取获评国家级教材项目3部以上,省级教材8部以上。

责任部门:教务处、课程中心

12.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园打造产教联合体,系统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社会服务和评价改革,重塑人才培养形态。研究制定《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准》,打造RCEP服务贸易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创意设计产业学院、宁波旅游学院、宁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6个特色产业学院,形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典型案例4个。牵头成立4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建成4个行业公共实践中心;引入“大优强”“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标志性企业65家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产教融合基地各1项,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委托培养、工作室、工作坊等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专业10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打造5支产教融合教学创新团队。

责任单位(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四、抢抓发展机遇,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提增关键办学能力

13.加强统筹协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完成20项深化改革任务。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和年度建设目标为依据,完善二级学院()、非教学单位和部门考核制度,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目标、标准、考核”三链一体的绩效评价机制。实施教师“多维科学评价”工程,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多元、分类评价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主办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学术会议。

责任部门:质量管理办公室、人事处

14.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市级领军拔尖人才35人;新引进人才40人以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育力度,引进博士10人以上。推进工匠名师引培工程,柔性聘用专业带头人5人,吸引企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来校任教30人次以上。推进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养工程,分层分类实施匠师、匠心生涯规划,开展集教学能力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示范辐射引领于一体的生涯规划指导工程。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学校“双师型”认定标准,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持续推进6个校级“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建设,14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百名专业骨干教师进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入选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或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以上。

责任单位(部门):人事处、各教学单位

15.加强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市级科研平台、校级地方服务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岗等现有科研平台,聚焦区域产业技术需求,凝练创新方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争取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争取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申报省科技奖1项;新增知识产权授权50项,获市级以上领导批示7项。精准对接地方需求,实施教育对口援建,与2个学校建立同步课堂,助力凉山州、重庆万州等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鄞州区与学校区校战略合作关系,融入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成美丽乡村优秀案例12个,服务重点企业30家,打响“城院在鄞州”品牌。实施继续学历教育综合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融合的社会培训新模式,出台社会培训激励措施,超常规扩大职业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与宁波老年大学战略合作,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1000人次,争创老年教育优质(示范)校。完成25000人次以上的技术技能社会培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倍增。

责任单位(部门):科研处(地方服务合作处)、教务处、办公室、组织部、各二级党总()支部、培训中心

16.加强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办学影响力。完成中澳合作旅游管理专业项目延期申请,完善项目运行。根据中澳两校办学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设置,完善中澳教学管理沟通机制和督导管理机制,加强宁波TAFE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建设海外丝路工匠学院,开展中泰丝路工匠学院酒店管理技能培训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为泰国学生提供订单式“中文+技能”培训,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输出。完成5门全英文线上课程建设,拓展与“走出去”企业合作项目,扩大外语和技能培训面。提升服务“一带一路”质量,争取建设省级“一带一路”丝路学院12个;建设“一带一路”红译林团队巾帼文明岗,服务亚运会等重要国际赛事和活动,为当地政府、企业、社区提供翻译、咨询、培训服务,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影响力。

责任单位(部门):外事办公室、国际学院(宁波TAFE学院)

五、加速数字赋能,优化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17.加速数字赋能,提高治理能力。做好“3网新基建”建设,推进鄞州校区教学区和宿舍区的有线、无线和物联网改造工程。做实“1库数智大脑”建设,完成“一表通”建设,以数据标准为抓手,智能填表为辅助,持续推进数据治理,丰富数据中台;做强“3平台综合服务”建设,优化校务服务网,完善质管平台,开展综合校情数据分析;做优“4+X应用场景”建设,继续推进已立项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建成12个人工智能教育体验区。完成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工作和省级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创建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实现智慧校园一脸通行,完善校园安防智慧化管理数据库建设。上线智慧校友平台,完成校友基础数据入库,建成集信息汇集、校友返校预约、校企入驻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友服务大厅。继续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助推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

责任部门:信息技术中心、保卫处、办公室

18.回应师生诉求,关注师生健康。建立健全学校与师生双向沟通机制,拓展沟通渠道,落实校领导接待日制度,正式启用书记(校长)信箱,上线运行“校园直通车”平台,广泛收集师生对学校发展改革的意见建议,全方位回应师生诉求,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与幸福感。召开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确保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履行民主监督。根据国务院《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制定校本工作方案,紧盯疫后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抓好健康监测、落实联防联控,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推进健康驿站建设管理工作,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建立稳定保供渠道,动态储备传染病对症治疗药物。高度重视师生群体疫后心理调适,加强生命健康教育,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责任部门:办公室、工会、后勤管理与服务处

19.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开启“一校两区”办学模式,逐步完善鄞州、奉化两校区协同管理。做好奉化校区一期运行管理的查漏补缺和跟踪反馈工作,加强二期工程管理,加快二期项目建设进度,探索校区“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奉化校区日常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机制;实施鄞州校区基础设施、道路管网和学生宿舍改造,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做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结合两校区建设与改造,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和垃圾分类工作,大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绿色校园。实行预算“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编报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所需的专项经费,规范临时性、特殊性专项的申报、审批程序;加强财务和资产相关业务的内控管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以建校20周年为契机,启动学校校史编纂工作,推动校史馆和“林校记忆”陈列室建设,进一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优化文献资源结构,提升文献资源质量,完成生均不低于3册新增量,电子资源不少于10万册,打造书香城院。

责任部门:办公室、后勤管理与服务处、保卫处、计划财务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