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关注全国“两会”最新动态和热点话题,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全国两会开幕盛况和相关报道,并在学生群体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一起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表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坚强决心、坚定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陈敏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实施教育强国三年行动及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战略部署,令我倍感振奋,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加强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大中小学教案一体化建设、教师一体化培训、教学一体化联动,为建设教育强国形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张立表示:当前,“两个大局”交织激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作为浙江宁波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把握时代脉搏,向学生、向社会宣传好“两会”精神,宣讲好新时代所实现的突破性进展、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宣讲好改革的伟大发展成就,宣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更要讲好我们宁波“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高质量发展故事,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余瑜表示:今年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前不久,国家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标志着教育强国建设开启了新篇章。《纲要》要求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坚定政治立场,确保教育始终服务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同时,要求强化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实施,如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科融合,加强实践育人,从而更好提升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既要关注思想教育,也要注重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思政课教师费博涵表示:深入研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强调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新时代铸魂育人关键课程。作为一名青年思政教师,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推进教学革新:深度融合学习通平台的智能资源与线下课堂的深度互动;有机融入全球治理格局演变、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等前沿内容,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着力创新教学方法,做好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充分结合,使思政课真正成为解思想之惑、铸信念之魂的育人主渠道。
22级大数据会计A2班学生唐开泰说,“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我倍感振奋,信心满满。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下,作为25届毕业生的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走入社会、积极实践,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强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审:张立、肖昌凡;二审:沈陈敏;三审:谢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