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郑卫东、副处长何明友应邀来到我院,就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我院副院长钱理文,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务处负责人参加交流会。
交流会上,郑处长作了题为《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构想与实施》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整体教学改革要分三步走:一是转变全体教师观念,树立能力本位思想;二是打破传统教学的专业学科体系,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初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领先的高职教学模式。他指出,整体教学改革还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要转变观念,转变全体教师的观念,转变领导的观念,转变观念的策略要求,即集体前进--教学改革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求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参与和改进;快速前进--时间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形势不允许我们等待所有的教师自己慢慢觉悟,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大课程体系概念即超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范畴,具体谈到了公共英语、思政理论课和体育课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想法。围绕课程改革的两大基本建设还有师资队伍建设--从关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到提高“双师”素质、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融“学习性”于“生产性”之中,建设“学习型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随后,何处长作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开发理念、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模式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着力探索的几个关键问题等方面详细展开。其中基本模式涵盖了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开发效果。开发过程主要从专业调研着手,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教材编写及教学评价等。他着重介绍了,在实践中如何解决工作任务的分析、项目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构以及学习项目设计与实施等三个关键问题。工作任务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体系开发的成败,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岗位必须清晰。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取向。项目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要学会找项目、改造项目,项目“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由浅入深。选择的项目要有典型性、实用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要能实现能力迁移。项目可大可小,但要注意与单项职业能力的区别。
与会人员很受启迪,都说这个报告很及时,对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