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为推进“六个加快”战略建言、为开创“十二五”新局献策
引子:市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共收到市政协各界别和广大政协委员提交的大会发言材料37份,其中12位委员在大会上发言,25份发言材料作书面交流。委员的真知灼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本报特予以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国际强港
国宇委员代表民建宁波市委会建议:
宁波港口要更加国际化
现状:
宁波港口发展在“十一五”迈上了新台阶,但是总体来看,还是以规模扩张为主,“大而不强”,处于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为:
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但是高附加值功能拓展滞后,运输仍然以低附加值的接卸、仓储、中转等传统物流功能为主。
集装箱以公路运输为主,集疏运网络还不完善,“五定”班列除宁波—温州、宁波—南昌外,还未拓展到广大的中西部腹地区域,2010年宁波港口国际中转比例仅占9%。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港口、产业和城市联动性不强,货源80%来自省内,对航运服务业的带动能力还比较弱。
对策:
打造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国际海事航运商务中心、国际海运后勤保障服务中心、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和国际船舶交易中心、全球集装箱海运定舱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加快实现由交通运输港向物流贸易港的转变,把宁波港口发展成为集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采集于一体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赵光辉委员代表民盟宁波市委会建议: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现状:
第三代港口是走向国际物流中心的过程,2010年我市物流总量超过1.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500多亿元,现代物流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
由于担心在物流环节受制于人导致整个供应链失控,制造商推进物流外包进展缓慢。
物流业集群化发展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不足总体需求的5%,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存在不小差距。
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少制造业的物流需求没有及时转化为社会化的物流需求。
对策:
要从宏观层面创建有利于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以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依托,构筑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网络,改善物流业运营模式,建立企业联盟,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着眼于产业链整合,在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入联合,形成战略联盟,实现“两业”共赢。
关键词
城市化
加快建设卫星城市
三门湾区域开发时机已经成熟
陈航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建议:
加快建设卫星城市
现状:
2009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卫星城市建设的决定,目前余姚市泗门镇、慈溪市观海卫镇、奉化市溪口镇、宁海县西店镇、象山县石浦镇、鄞州区集士港镇和江北区慈城镇等7个卫星城市试点已经全面展开。
但是一些制约卫星城市发展的因素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如规划统筹衔接滞后、要素制约严重、公共服务能力较弱、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等。
此外,各试点镇在开展户籍制度和农村住房“两改”等有关社会事业改革方面的总体进展不快,还未真正破题。
对策:
卫星城市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节点,是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强大引擎。要完善规划,搭建发展平台,加快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质量,加强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市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实现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张明华副主席代表民建宁波市委会建议:
三门湾区域开发时机已经成熟
现状:
属宁波辖区的三门湾区域涉及宁海、象山共13个乡镇,总面积约1253平方公里,具有区位、土地、港口等组合优势,发展空间广阔。
以土地资源为例,三门湾区域滩涂资源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13%,目前已围垦滩涂167平方公里,预计近期可利用净空间达到130平方公里,这在宁波乃至浙江都是绝无仅有的。
对策:
三门湾是浙江沿海“三湾一港”的重要一湾,随着甬台沿海产业带规划深入实施,三门湾战略地位凸现,打造三门湾经济圈已是大势所趋。
加快三门湾区域开发建设,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尽快将宁波三门湾区域作为重点功能区块,争取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使之发展成为未来浙江和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大平台和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控制污染源,严格执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王建康副主席代表民革宁波市委会建议:
“品牌之都”不能遗忘农业
现状:
截至去年6月,全市核准注册的农产品类商标达到4789件、省著名商标45件、市知名商标13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13件;中国名牌3个、省级名牌52个、市级名牌44个。但部分企业和农民品牌意识淡薄,农业品牌资源共享难度大,运作水平普遍较低。农业产业体系有待完善,创牌主体力量有待壮大,品牌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对策:
作为中国“品牌之都”,宁波应该增强品牌农业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农业品牌;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水平高、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合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
车海平委员代表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建议:
节能服务产业大有可为
现状:
如何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为节能减排工作“添活力、增后劲”,是我市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节能服务机制,它通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
对策:
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协调机制,不断改进与完善行业发展环境。科学制订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关键环节和规划布局。建议设立合同能源管理改造专项基金,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全额或部分启动资金。
吴友水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建议:
多一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
现状:
我市现有信用担保机构39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家、小企业创业基地33家,年培训人才1.8万多人次,但与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仍有不相适应之处。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等需求。
对策:
完善社会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建设行业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反倾销诉讼、职工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为重点的各项服务。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作的体制机制,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平等的良好发展环境。
关键词
教育人才
沈时仁委员代表民进宁波市委会建议:
高职教育要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现状:
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但我市对高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有关政策法规落实尚不到位。高职教育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全市6所高职院校开设的各类专业总计170个,各高职院校重复设置的专业占总数的30.2%。
对策: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科学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教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社会评价机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组建职业教育联合体,建设一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基地,统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
杨小朵委员代表市政协妇联界建议:
充分挖掘女科技工作者的优势
现状:
至去年底,女性占全市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为22.8%、39.5%和44%。在我市科技领域,一方面,一批优秀的女科技工作者,勤奋敬业、聪明睿智、热爱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女性科技人员总体比例小,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同类城市发展水平。
对策:
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女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环境,为其投身科研事业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发挥好女科技工作者的优势,可以在国际商务、金融、新能源、创意设计、生命健康、教育、医药卫生体育、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充分吸纳并应用好女性科技人才。完善社会服务,解决女科技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
民 生
陈勤俭委员代表市政协特邀界一组建议:
缓解三江片区住宅小区停车难
现状:
目前,三江片区住宅小区住户约32万户,私家车约22.2万辆,平均每百户拥有私家车69辆。车位总量约8.2万个,车辆与车位比为1:0.37,车位缺口约14万个。
一方面,住宅小区停车面临车位配建不足、可开发利用空间有限等困境。另一方面,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增加车位成本较大。停车难已成为诸多住宅小区的“通病”,引发了车主用车不便、小区安全存在隐患、管理秩序遭到破坏、邻里和睦关系受到影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策:
加强小区停车综合管理组织保障,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有效做法,合理控制车辆增长速度,保持车辆增长与车位增加的动态平衡。
整合资源,如充分挖掘小区停车潜力,如鼓励和引导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夜间和双休日对外有偿开放等。
合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合力推进,探索住宅小区停车长效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停车产业化发展。
徐翔委员代表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建议:
未雨绸缪发展老年服务业
现状:
近年来,全市老年人数以年均不低于4%的速度递增,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97.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远高于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10%)。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宁波积极完善居家养老、集中养老、老年医疗保健等老年服务硬件和软件设施,老年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策:
预计到2015年,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将达到131万,占全市总户籍人口(约600万)的22%。惟有未雨绸缪发展老年服务业,才能扭转“未富先老”被动局面。
要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为发展动力,以提供老年服务、发挥老年优势为中心,重点发展养老服务业、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信息咨询业和老年休闲旅游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长三角南翼重要的老年服务产业基地。
金演宁委员代表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建议:
重点改善“看病难、看病贵”
现状:
我市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医疗卫生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仍然存在,在部分区域还比较突出。
比如,患者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配的药,往往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配到,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仍不能满足需求,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经费紧张等。
对策:
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通过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减少“大处方”和过度检查,使群众得到实惠。
新闻附件
25份书面发言材料目录
1、民革宁波市委会:进一步加强我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建议
2、民革宁波市委会: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业的建议
3、民盟宁波市委会:关于加大我市农房两改工作扶持力度的建议
4、民盟宁波市委会:关于着力推进服务型高等教育强市建设的建议
5、民建宁波市委会:关于打造物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议
6、民建宁波市委会:关于加快建设宁波进口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议
7、民进宁波市委会:关于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8、民进宁波市委会、市政协教文卫体委:
关于加强宁波“十二五”期间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
9、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大力推进宁波民企海外并购
10、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关于推进我市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
11、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关于进一步营造书香宁波 推行全民读书的建议
12、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议
13、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服装产业发展的建议
14、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
15、市工商联:关于加快我市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16、市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趋势及对策的理论思考
17、市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北仑港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8、市政协共青团界:
关于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创造有利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建议
19、市政协共青团界:关于兴建宁波市青少年宫新宫的建议
20、市政协工会界: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议
21、市政协科协界:构建两型社会 建设生态宁波
22、市政协科协界:在企业科技创新中亟待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地位
23、市政协文史委: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民办博物馆规范健康发展的建议
24、胡文翔委员: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25、单渭祥委员: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的若干问题思考
文章来源:《宁波日报》2011年2月22日 A6版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1-02/22/node_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