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主编高宝立教授畅谈教育科研论文写作

来源: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审:二审:三审: 创建部门: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1-05-23


201152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类权威杂志《教育研究》主编、博士生导师高宝立教授应邀来我院做《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若干问题》学术报告。我院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和教学科研负责人、高职研究中心负责人、以及校级以上立项课题负责人等近50人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潘菊素副院长主持。

高宝立教授从自身多年的编辑和教育科研工作经验谈起,引出本次学术报告的主题:如何写好教育类科研论文。报告中,高宝立教授围绕准备足、意识强、状态佳、有感觉、思路清、成果显、高标准等七个方面讲解了教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和策略技巧。

首先,在准备足方面,他指出要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框架、及时了解相关教育资讯、深刻体会教育问题本质三个方面驾驭教育问题的准备状态;同时要对教育研究的趋势有一个宏观认识,当下教育研究的趋势包括三个方面,即从原来单纯对经验、资料的重视转向对思想性、科学性的追求,从宏观、确定转向对微观、动态的研究,从理想诉求转向现实破解,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元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二,在意识强方面,他指出写文章要从自觉、良知、想象力、独立意志、社会情感等方面不断增强主体意识;而客体意识则主要从受众、读者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信念意识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理念的意识,论文写作应有学者的学术分寸和把握,应有基本的教育信仰、信心和信念;问题意识则体现在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有一个“质量”意识,问题的质量,决定研究的质量;创新意识,则主要体现在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避免研究结论理想化、研究方法目的化、研究成果表达方式官化、研究态度情绪化、语言西化、学科泛化等方面,学术创新应拒绝作秀、拒绝随大流、拒绝想当然;最后,就论文写作的意识强方面他还指出,论文作者还要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杜绝文献资料的虚化。

第三,在状态佳方面,他指出教育研究者要积极调节和营造主动的状态,一旦找到好的问题或选题应马上入手进行相关写作,同时把握论文的三个层面,即价值层面、科学层面和效用层面;关于学习的心态,他指出应从基础性、理论前沿问题与实践前沿问题相互引领、边缘性、动态性、层次性等方面了解前沿问题,而且前沿问题多是难点问题;他还指出,优秀的论文作者应该抱有工作的常态、平和的心态。

第四,在有感觉方面,他指出应充分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教育研究者必须既是内在的参与者、又是外在的观察者,同时教育研究者仅有学术积累是不够的,要充分了解社会科学复杂性,即复杂的关系,要通过体验、体会、体察、体认等增强认同感和参与感;他还指出,一个好的教育科学研究者要有强烈的通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第五,在思路清方面,他指出思路清楚是写文章的基本条件,在写文章之初应首先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应不应写(价值层面)、值不值写(效用层面)、会不会写(技术层面)”;同时,在写什么、怎么写方面,研究思路要拓展,可以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老题新做、正题反做、多题联做、新题“炒”做。

第六,在成果显方面,他指出在研究成果方面要出快活、出绝活、出细活、出漂亮活;出快活既是快速地出活,凝练语言,少写废话;出绝活既是要做到人无我有;出细活就是指研究成果的精细化。

第七,在高标准方面,他指出写作标准要注意论点新颖、概念准确,论证严密、思想深刻,论据全面、结论可靠,方法科学、行文流畅。

最后潘菊素对本次报告会做了点评,她认为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旁征博引、论证到位,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七个要求让听众受益匪浅。同时她希望我们全体教师在今后的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中能认真思考、善于创新、多出成果,做好自身科研和学院的内涵建设,提升我院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