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大爱孕育奇迹
《鄞州日报》:坚强母亲送脑瘫儿上大学
本报讯 新学年开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学子——21岁的硬肿症和脑瘫患者吕昊泽。经过母亲12年的寒窗伴读,他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懈的努力,又在母亲的陪伴下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每天上学、放学,城市学院的师生从此可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47岁的母亲,搀着21岁的儿子,一步一挪,进教室,入食堂,爬楼梯,上厕所……“没有妈妈的坚强,我不可能走进大学校门。”小吕说。
吕昊泽是嵊州人。3岁时,他还没有学会走路,甚至连妈妈也不会叫。心急如焚的父母带他多方求诊,才发现这个早产的孩子患有先天硬肿症和轻微脑瘫,并且双腿残疾,日后无法行走和自理。母亲辞掉了工作,背着他四处求医,杭州、上海、北京……哪里有好医生就往哪里奔。
吕昊泽成了医院的常客。一次次抽血化验,针灸把他扎成了“刺猬”,中药吃酥了乳牙,母亲哭成了泪人。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还负债累累,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9岁和13岁时,小吕在北京经历了两次脊神经手术,终于能够站起来了。
母亲每天都帮吕昊泽进行严格的行走训练,有时同一个动作甚至要做几百甚至上千次。父亲为了兼顾家庭与事业,停薪留职开起了网吧,最后还辞掉公职进了私企。
治好儿子的病,让儿子过上正常的生活,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梦想。小吕9岁那年,母亲背着他走进了小学的大门,开始了长达12年的伴读。寒冬酷暑,母亲背着儿子上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以自己的乐观心态影响和教育儿子,使吕昊泽能快乐地成长。在母亲的陪伴下,吕昊泽终于从最初的剪刀步,到现在搀扶着能慢慢行走,个头也窜到了1.72米。
由于身体的原因,小吕写字很慢,作业经常做不及,学习上很吃力。但先天上的的缺陷,却让他后天更加奋发努力。他一直把但丁的名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座右铭,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有尊严地生活。
今年高考,他通过单招单考,成为城市学院信息学院11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的学生。为了方便母亲陪读,学校给母子俩在宿舍楼一楼单独安排了套间。
“开学后,同学们已经开始自发组织接送我上下课、扶我上厕所,有了大家的帮助,妈妈的负担可以轻一点……”吕昊泽笑着告诉记者,希望读完大学后能拥有自己的事业,开办公司让父母过上舒适的生活。
来源:《鄞州日报》2011年10月10日第1版
链接:http://yzaper.yzhnews.com.cn/shtml/yzrb/20111010/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