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发现患上硬肿症、轻微脑瘫,无法行走 儿子如今考上大学,母亲依然来到宁波陪读
这是国庆节后第一天上课。一大早,47岁的杨枫(化名)就小心翼翼地扶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吕昊泽出了门。途中,杨枫要不时地停下来,帮助儿子把无力行走的腿放到正确位置。从寝室到操场,大约10分钟路程,而他们却至少要花上两倍的时间。从儿子9岁进入小学,到现在进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读大学,杨枫已经走过了12年的艰辛伴子求学路。
儿子患上轻微脑瘫
一个妈妈的苦难生活开始了
事情还要从21年前说起,杨枫是嵊州人,生下了儿子吕昊泽。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别提有多开心了。可是,其他孩子一岁半就会说话了,而吕昊泽直到3岁了还不会叫妈妈。
杨枫感到了不安,随即带着儿子上北京的医院去做检查。检查结果让杨枫全家人的心情陷入了谷底:由于吕昊泽是七个月大的早产儿,又没有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导致运动神经冻伤,患上了硬肿症、轻微脑瘫。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儿子辗转于各大城市的医院,医生告诉杨枫,像吕昊泽这样的病例,可能很难恢复,要有心理准备。
杨枫告诉记者,最初吕昊泽走路时腿是剪刀形的,根本无法正常站立。在吕昊泽6岁的时候,他上北京看病,医生采用了针灸的方法,扎全身,那次花了四五万元钱。9岁那年,又做了一次脊椎手术,那次手术让吕昊泽的剪刀形脚不那么明显了。13岁的时候,又躺在手术台上,手术挺成功,剪刀形脚又好一些了。
从小学到大学,每天陪儿子上学
每两节课还要去看一次
吕昊泽是不幸的,一出生就患上了重病,丧失了自理能力。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位无怨无悔的母亲,一直陪着儿子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直到进入大学。
因为手术,医生怕吕昊泽会出现肌肉硬化的情况,一直提醒家人要帮他锻炼。为了帮助儿子恢复,杨枫每天早晨6点钟就陪着儿子做恢复训练。吕昊泽的幼儿园、小学,因为离家很近,杨枫每节课下课都要去看儿子,扶着他上厕所、锻炼。等他上中学了,离家远了,杨枫买来了摩托车,每天驮着儿子上学放学,每两节课去看一次。
“每天都是风雨无阻的。”杨枫说。
现在,看着儿子可以站在草坪上了,也会走几步路了,进步很大,杨枫很开心,“尽管儿子有残疾,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采访的时候,杨枫一直笑着说着儿子的事,提到一件事时,她的眼眶湿润了。
那次吕昊泽洗澡出来,地上有点湿,他一滑就跌倒了,后脑勺“嘣”地摔在地上,整个人马上就昏迷了。杨枫整个人呆住了,连忙大声喊邻居来帮忙。
“我从来没有那么无助过,那次是我最害怕的一次。我那个时候想,要是儿子醒不过来怎么办。”幸运的是,经过急救,昊泽渐渐恢复意识,而且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为照顾孩子,原本她可以生育第二胎,但她放弃了,怀孕后去做了人流,之后发现还是双胞胎。
“现在想想,真还有点后悔!”说着,杨枫笑了。
自从儿子生病后,夫妻俩有了明确的分工。妈妈在家照顾孩子,爸爸出去赚钱。
我觉得现在很幸福
我会一直坚强走下去的
在父母的影响下,吕昊泽是个乐观向上的孩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吕昊泽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虽然12年来,也会遭受到别人的嘲笑,但他从来都不生气,也不让父母知道。他说:“我和别人是平等的,我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我不让父母知道是因为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路是要自己走的,我不能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自己。乐观的态度使我怀着更加坚定的信心走到了今天,我不会放弃的!我觉得现在很幸福,有爱我的父母,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我会一直坚强走下去的!”
如今,吕昊泽已经成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11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的一名学生。来到城市学院后,学校方面给予了他多方帮助。为了能让杨枫更好地照顾吕昊泽,学校特意为母子俩在宿舍楼一楼单独安排了套间。同时,他所在班级也制定了一系列为他提供服务的办法。为了减轻他母亲的负担,班干部们组织人员负责接送他上下课、帮他上厕所;帮助他学习功课……
但是,杨枫依然每天陪着儿子去上学,每两节课去看儿子。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她就索性跟着儿子一起上课。“因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儿子动作特别慢,很多笔记来不及抄写。我能帮则帮嘛!”杨枫是高中学历,英语对她来说不是问题,她记的英语笔记书写流畅,让一同前往的记者目瞪口呆。
妈妈,
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妈妈,从小到大,我只会说你烦、唠叨,但我从来没给你说过我内心的想法,其实在我心里全知道,你都是为了我好,所以今天我想和你说说我的心里话。
也许在你的心中我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我内心的想法。自从我记事起,我就见证了你头上的银发由少渐多的过程,这是为我辛劳付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现在虽然我还是不会独立行走,但已经进步不少,我相信在你的关爱和我的努力下,我一定能站起来,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来源:《现代金报》2011年10月10日第6版
链接:http://dzb.jinbaonet.com/html/2011-10/10/content_19812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