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事关校风学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以良好的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校风,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宁波城市职院师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学校特别组织开展了“传中华美德 树城院新风”家风微故事分享活动,遴选出19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浙风十礼”的优良家风故事,现予学校官网滚动展播。
本期推出的家风故事主题为“帮有礼:随手做志愿、邻里相守望”,一起来看品味这些积善成德、守望相助的家风故事。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机关党总支教师党员 袁莹莹
我们家一直秉持着质朴清正的家风,去年在我公公的带领下获评2023年度宁海县“文明家庭”。这份荣誉的获得,离不开我公公的付出。
我的公公是一名老兵,也是老党员。1979年参军入伍,1982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退伍。党和部队的培养铸成了他敬业、乐观、自律、勤劳、奉献、廉洁的品质。退伍后回到家乡宁海,在当地一家国企上班,勤勉、创新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使得他所带领的团队屡创全市前茅的佳绩。由于日夜扑在工作上,临退休那年,公公突发心脏病。然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他,并没有被疾病击垮,反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承包土地,开始了他的农耕生活。在田野间,他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面对婆婆的担忧,公公总是笑着说:“适度的忙碌,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才会充实,精气神自然也就上来了。”到现在,他的身体依然健康,精神矍铄。
一天,公公散步时看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放学后都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有的甚至去网吧打游戏。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下班到家很晚,缺乏必要的家庭关怀和学习指导。一次偶然的询问,让公公了解到一个二年级小男孩的期中考试成绩仅有37分。公公深感担忧:“这样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知识就是力量,这样下去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堪忧。”公公回到家马上和婆婆商量,决定为这些孩子提供免费的课后托管服务。他们将家中一楼的房间整理出来,公公亲自动手制作了课桌椅,并且自掏腰包购买了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不久,一个简单的托管班开班了。
尽管公公的学历并不高,但他凭借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和对孩子们的深刻理解,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公公制作了许多有趣的教具,如时钟、指南针、趣味答题卡和几何模板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知识。面对孩子们作业中的难题,公公总是自己先思考或查阅资料,然后耐心地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解答。同时,公公特别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周末时,公公还会带领孩子们到田地里进行劳动教育。每逢传统节日,公公婆婆会邀请孩子们到家中一起庆祝,婆婆准备丰盛的点心和水果,而公公则向孩子们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一学期过去,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增长了10到30分不等。公公常常教导他们:“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更为关键。”在公公的辅导下,孩子们学会了诚信、礼貌、尊重和责任感。
公公的免费托管班已经坚持了四年。许多家长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送来了礼物和金钱,但公公婆婆坚决不收。公公说:“我们做公益是出于纯粹的心意,不能让这份善举变了味道。”
最近公公又忙碌了起来。他和婆婆来宁波帮我们照顾小孩,一得空就将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修理家中损坏的物品。他还是邻里的“及时雨”。无论是水管漏水,还是电路出现故障,只要在小区的联络群里发出求助,公公总是第一个响应。近期小区的绿化工人不在,公公在征得物业的同意下便开始了对小区植物的修剪工作,枝干还不小心敲到了嘴巴。我们虽然表面上开玩笑,但内心对他无私奉献精神充满了敬意和钦佩。看到小区公共区域的墙面有脱落,路面不平整,他心生帮助之意。我们劝他不必操心,公公却说:“现在年轻人都忙于工作,我们老人在家也无事可做,能为公共环境做点贡献,让大家住得更舒心,何乐而不为呢?”
公公总是教导我们说:“工作就是要多做少说,年轻人多做点事没什么,多做就是多学,总会在所做的事里学到新知识,你只管脚踏实地去做就好了。”
公公的乐观、勤劳和奉献,无声地传递着正能量,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将以公公为榜样,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热忱,勤恳努力,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