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
我校师生关注浙江省“两会”召开
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浙江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即“两会”)分别于2008年1月16日和15日在杭州召开。“两会”的召开受到省内外的高度关注。作为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也心系祖国,时刻关注浙江省发展的热点。虽然临近期末,我校广大师生十分关注两会的进程和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学习“两会”精神,并认真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热点问题。
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蔡学荣认为,我省“两会”胜利召开,部署实施的“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得到代表的热烈呼应,将在今后五年惠及全省百姓,让最基层的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寄希望“两会”后能够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着力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对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让群众评议考核。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要与正在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相结合,联系实际抓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对做好工作战略意义的认识。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创新意识,按照“作风建设年”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学院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于国法在讨论中谈到,吕祖善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两创战略不仅关乎到富民强省的根本问题,同时也关乎到全面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大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出人才。这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着力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们惠民、富民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特别是我们职业院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山区,他们承担着“转移一人,脱贫一家”的生活重任,就业、创业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尤感到教育责任的重大。两创需要人才,两创呼唤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教育,人力资源呼唤教育。宁波正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就是要让教育深深地扎根社会,时时地服务社会,切实夯实教育这块民生之基。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为两创战略,为改善民生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商务学院教师王明霞谈到,高校要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贡献。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新型的学习者,二是新型的学习型组织。而高等学校具有三项基本职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及服务社会。高校要为社会培养大批学习型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同时高校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型组织,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一是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发挥高校的示范作用。要确立共同目标,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养成终身学习氛围,要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示范作用。二是加快建设成人教育,发挥高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扩散作用。小康社会实施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必然导致学习的社会化,高校要加快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充分满足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要。三是全方位开放,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作用。要做好学校各种设施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的培训和科技服务创造条件,为培养学习型公民作贡献。
管理学院学生党员陈樟平认为,吕祖善省长在开幕式上的报告,紧紧围绕着党中央的“十七大”内容展开,生动丰富,内容翔实,贴合浙江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有着许多的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吕省长在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生产经营帮扶、下山异地脱贫和转移就业服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调整机制”等一系列针对农村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情况的重视和关怀。
政府工作报告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也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学有所成,报答家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家争做有志青年,为家乡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党办 孙晓庆)
下一篇
- 暂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