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宁城院大学生赴奉化后竺村支教:六年坚持,情系“小竹笋”

来源:新闻网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18-08-16

  中国青年网宁波8月16日电(通讯员 项园园)为贯彻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7月13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凝心竺梦"支教扶贫小分队赴奉化萧王庙街道后竺村,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为期数天的爱心支教活动。

  据悉,这是宁城院坚持爱心支教活动的第六年,来参加暑期班的孩子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小竹笋"。他们的父母为谋生而离开家乡,选择在后竺村落地生根,但因平日里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

    

支教分队成员在走访居民

  由于当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孩子们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孩子们的学习完成了知识断层现象。志愿者团队针对此现象,创新丰富新课程内容,帮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上全面发展。

  开学第一课,支教分队便组织了"放飞梦想"活动。 习总书记说过"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有梦想的引领才有努力的动力。志愿者老师先是给孩子们讲解了梦想的定义,并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更不能嘲笑别人的梦想。"我想当一名幼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我想当一名消防员!""我想当一名医生,救助病人!"在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以后,支教老师组织孩子们将自己的梦想写在白纸上,折成纸飞机放飞。纸飞机放飞的那一刻,意味着他们为实现出彩人生的第一步搭建了舞台,孩子们充满笑意的脸上富含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志愿者老师和孩子们在"放飞梦想"

  日常课程中除了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以外,支教分队还在普通文化课程为主的基础之上延伸拓展传统文化趣味教学以丰富孩子们的课程内容,如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传统节日的了解、传统诗词鉴赏、趣味传统体育运动、传统艺术绘画等,引导孩子在朗诵、唱歌、学习手语操等形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支教分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渗透孩子们的心间。

    

志愿者老师在教孩子们"国家"手语操

  绘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年级尚小的他们也更加愿意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支教分队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开展绘画比赛,让孩子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家乡。从小随父母离开家乡的"小竹笋",也许对家乡的记忆早已模糊,以家乡为主题也是为了唤起他们内心对家乡那份归属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从小培养"小竹笋"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对美德修养的自觉性也是支教分队想要做的。带领孩子们一起捡拾居民区附近的垃圾,不仅让他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对美德修养、文明的习惯。 

  "明年暑假你们还来吗?"在第六期暑期成长班结束之时,孩子们围着支教分队的队员们询问,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不舍。支教分队的王队长表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爱心支教活动已经坚持了六年,孩子们每一年都在期待着大哥哥大姐姐老师的到来,这是宁城院学子与孩子们的一个约定。而今后,他们也会继续加油,把支教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青年网》2018年8月16日

    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signature=AG6vDYbegoP2Owr90x84KRwqvs26Y01jVBXQnmqNLEMRyzZ3lW&uid=719425&phone_code=4986b5f37cd5962e1dfd0eceb8fd55ce&scid=123671&time=1536025223&app_version=(null)&sign=ae70994f97a3c6bc4281a644abe1710a#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