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月19日,思政部/基础部迅速召开会议学习会议精神。3月21日,学校专门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书记周国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建春,党委宣传部、思政部/基础部、人事处、教务处、党委学工部、团委相关人员出席座谈会,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座谈。
周国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有了思政课建设的现有基础和条件,有了这支“三可”、“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做到“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这些论述讲得很精彩,也讲得很到位、很实在,我们要深刻去领会,连贯去领会。当然,要求很多,做起来很难,但是目标很清楚,要求很明确。 周国明强调,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处理好育人和育己的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过硬很重要,它是底气的基础。要做好老师,首先要做好人,让好人把人教好,让好老师教出好学生。要不忘初心,做个美好的人。心中有爱、懂得感恩、心存美好,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要不忘初心,担起崇高责任。选择做老师,就是选择了担当责任。既然选择了育人,就要勇敢地担起育人责任。要不忘初心,做好引路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按照“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做到引路有方、引路有招、引路有效。育人先育己,教育者首先要成为信仰者。二是处理好作为和地位的关系。现在,思政课、思政队伍、思政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我们更要提高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获得感。要积极打造“金课”,在作用发挥上见真章,让思政课出彩,让思政教师出彩。要切实办好思政课,在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在机构、人员、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建设专职为主、兼职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从三个层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是思政元素的提炼,但要避免生搬硬套、生拉硬拽;其次是实现知识传授和育人的深度融合,全过程循序渐进,化“有意识”为“潜意识”;最后是注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做到“四个相统一”,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成为“四有”好老师。三是处理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有效性的关系。课堂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阵地,没有之二。忘记课堂就意味着对教学的背叛。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老师的最重要的依据,没有之二。要真正回归课堂,做到内心平静,不浮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但要避免陷入工具主义、功利主义,防止技术崇拜,要坚守传统教育中的精髓。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四是处理好成长学生和成长自身的关系。要把成长学生放在首位,在成长学生的过程中成长自己,培养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初心和主业。周国明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到自己真信,让作用发挥,学生有获得感,在成长学生的过程中成长自己。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建春指出,这次座谈会是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教育系统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可以说,这次座谈会是一场重要的“思想”会议,赋予了思政课以高度的历史使命。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完成民族复兴、千秋伟业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可”、“三为”强调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了“六个要”要求。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如果自己的思想不坚定,很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信仰。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己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工作时工作外首先要一致,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针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我们要通过集体备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严过程管理等措施,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让思政课出彩。要加强队伍保障、经费支持力度,提升思政课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座谈会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和思政课教师代表进行了踊跃发言,畅谈了学习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肩负使命,践行“六个要”,做到“八个相统一”,用心用情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