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日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融入社会 收获成长

来源:新闻网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19-08-07

支教、打工、实习、参加公益活动……眼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市各地也迎来了许多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他们有的是在外上学的本地大学生,有的是带着实践课题的外地大学生。最近,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听听他们的收获。

  在实践中

  传递爱与希望

  721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系“道德实践”小分队的15名大学生来到余姚,作为志愿者参加“跟着残奥冠军学游泳”公益夏令营。他们与19名有肢体障碍、视力残缺的少年儿童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即将上大二的陈慧是“道德实践”小分队的一员,此前,她对残疾少年儿童的了解不多,担心他们不愿与人交流,但几天的接触让她对这一群体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他们身体有缺陷,但是内心十分强大,他们喜欢与人沟通,渴望被爱。”陈慧说。

  照料日常起居、陪着学习游泳、组织参观景点、开展礼仪培训……夏令营期间,队员们与这些孩子形影不离。参观景点时,一些孩子行动不便,队员们就把他们背在自己身上或抱在怀里;晚上睡觉时,担心孩子们半夜需要帮助,队员们就打地铺,睡在孩子们身边。“每天活动结束后,我们都有写通讯稿的任务,常常忙到很晚,但早上6点半起床是雷打不动的。”陈慧告诉记者,“这几天,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只要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15名大学生一样,不少大学生选择公益服务作为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希望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夏天变得与众不同。

  76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来到大岚镇大俞村假日学校,开展了为期6天的“见·俞”系列活动。他们首先走访了村落,了解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然后以应用型基础英语为主、趣味小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假日学校进行外语教学,让孩子们感受语言的魅力。

  “每每碰到一个孩子就会听到一声稚嫩的‘老师好’,每每下课就会听到洪亮又整齐的‘老师再见’,我们心中产生一股暖暖的爱意。”团队成员黄琪告诉记者,“6天的相处,时间不长,但足以建立感情。我们已经和大俞村村委会签了合作协议,会把这项公益活动持续下去,把更多的知识带给这群可爱的孩子。”

在实践中

   助力乡村振兴

  盛夏时节,有着“浙东小延安”美誉的梁弄镇成了众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门地。来自宁波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这里,学习回信精神、调研村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探究梁弄镇多样化发展,寻求乡村振兴新方向,716日,华东理工大学8名学生组成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梁弄,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活动期间,他们通过采访梁弄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横坎头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调研梁弄文化、旅游、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横坎头村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并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还参观了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游览了四明湖、白水冲等景点,体验了梁弄大糕的制作过程。

  “我是余姚人,外婆家就在梁弄,所以对梁弄有着特别的情感。”谈到为何选择梁弄作为实践地,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王思洁如是说,“从历史文化、革命背景、自然景观等方面来看,梁弄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我还了解到,近年来,梁弄飞速发展。与我小时候相比,现在镇上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比较符合我们乡村振兴的实践主题。就我个人而言,选择梁弄作为调查对象,也是想为梁弄多做些宣传。”

  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宁波财经学院“艺素”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牟山镇新东吴村,开展为期10天的主题墙绘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凭借自己的特长,用画笔在墙壁、窨井盖、消火栓上进行创意彩绘,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景融入绘画中,为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学生龚航飞告诉记者。

  在实践中

  锻炼专业能力

  除了公益活动和走访调研,也有部分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在实践中锻炼专业能力。

  胡颖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暑假,她选择了余姚城区的一家装潢公司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室内设计这个专业非常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胡颖告诉记者,放假前,她在网上搜索招聘信息,看到一家公司需要暑期实习生就去面试了,并幸运地得到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暑期的实习生活特别充实,胡颖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公司的设计师会教我怎么绘制图纸,如何量房,还带我去施工现场检查工人的工作进度和质量,真正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胡颖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进步了很多,这对我将来的择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张诗佳就读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主修媒体与交流。由于没有接触过与媒体相关的行业,她想从大众传媒开始了解,就选择了余姚日报采编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外出采访、整理笔记、练习写稿……在采编部记者的指导下,张诗佳对如何选择采访问题、如何撰写新闻稿有了一定的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记者这个行业真的非常辛苦,有时候为了一篇报道,需要跑好几个地方,采访好多人。”张诗佳向记者分享了她的实习体会,“有一次写关于垃圾分类的稿子,跟着老师走访了很多地方,站在烈日下采访,体会到了工作的不易,对我成长很有帮助。”

(本稿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余姚日报》201984

链接:http://cnepaper.com/yyrb/html/2019-08/04/content_1_2.htm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