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也是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地方服务创新为抓手,建团队、走出去、强服务,有效整合创新资源,集聚智慧,开展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咨询、进行社会培训服务和校地合作,努力提升地方服务水平,取得了累累硕果。
——大项目。槭树种质创新与繁育研究团队采用“高校+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组织实施模式,紧密围绕我市槭树种苗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要素,积极开展优良观赏槭树种质引进、选育、培育等技术研究与品种开发、技术应用与推广示范联动效应,在槭树种质创新、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槭树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该领域研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该团队2019年获492万元财政项目经费支持(其中: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300万元、种业补助项目167万元、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5万元)。前期研究研究成果丰富,收集保存了国内外槭树种质资源410个,建立保存基地3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个,授权植物新品种7个、浙江省良种2个,授权专利7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篇。
——大文创。 “视觉东方”文化创意创新团队建立了智慧东方创新专业研究所,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等系列服务,将设计力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教学—研发—生产—销售”上下游一体化。科研反哺教学,以实际项目引导大学生以艺术创新创意开展创业。团队通过SOHO办公家具款式与色彩搭配系统、基于云端的现代家具定制可视化平台等实现著作专利的转化;漆器工作室作品亮相宁波创意周及香港、深圳等艺术博览会,获得第七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14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等多个奖项。团队紧密对接宁波地方文创项目,服务公共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实际项目任务,设计开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产学研“直通车”,实现人才培养、文创研发、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的无缝链接。通过对接宁波博物馆、宁波江北税务局、庆安会馆、宁海梅林街道等企事业单位,承接完成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图录设计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设计、“看见你的声音——精神障碍患者原生艺术作品展”画册设计制作、鄞州区横溪镇“美丽乡村”共建、深溪沿街沿溪景观设计等社会项目,服务费达近千万元。
——大数据。经济税收大数据团队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大战略以及我市国民经济和税收发展现状,依托宁波市税务学会、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科研所等优质平台,紧紧围绕我市“246”产业大发展、减税降费等热点,深入剖析当前和将来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精选研究题目,开展项目研究,得到了宁波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在每年的税收经济论坛上进行成果宣传报道。就经济税收大数据研究,团队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在对创新型初创企业税费负担的调查中,团队对我市3600余家创新型初创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排摸,摸清了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的家底。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两份决策建议,分别获得了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和宁波市市长裘东耀的批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又与财政、税务部门深入合作,对6000余家小微企业开展摸底调研,初步掌握了疫情对我市小微企业经营的冲击影响。目前,研究工作正在进一步深化。
——大平台。移动电商运营团队以核心校企合作企业的对接任务为业务内容,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为电商企业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咨询、移动电商和摄影摄像等方面提供决策建议、学生团队配置和专家服务,提升电商经营业绩。如团队与宁波优可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缝纫之家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和抖音官方号等方面合作项目,共聚集粉丝用户分别近5万、16万和6万;有赞微信商城缝纫之家网店,每年直接为企业带来产值近30万。
——大培训。各团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面向社会开展了各类社会培训。如樱花育种团队和槭树种质创新与繁育研究团队通过优秀农民进大学、奉化区花协等平台开展槭树及樱花种苗栽培、整形修剪、大规格青枫砧木全冠嫁接技术、造型技术、高压盆景素材培育技术、有害生物防控等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每年培训300余人次。移动电商运营团队面向宁波市中职院校教师开展了宁波市图文短视频新媒体营销师资培训,围绕图文、短视频的设计、制作和内容分发平台的主要玩法开展培训与交流;面向社会成员,开展了图片设计、短视频剪辑、电商直播等方面的社会培训,提升发学校移动电商运营地方服务创新团队的设计与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