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事关校风学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以良好的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校风,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宁波城市职院师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学校特别组织开展了“传中华美德 树城院新风”家风微故事分享活动,遴选出19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浙风十礼”的优良家风故事,现予学校官网滚动展播。
本期推出的家风故事主题为“敬有礼:拥党护根脉、爱国爱家乡”,一起来看品味这些传承大爱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家风故事。
家风故事
商学院教师党员 胡志伟
我们家历经四代传承至今的家风主要体现在爱党爱国、克己奉公、艰苦奋斗三个方面。
一、爱党爱国
我的曾祖父胡记柏是一位革命烈士,出生于1897年1月,早年参加革命,曾任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北区赤卫队一大队三中队中队长,1930年6月入党,1931年2月随部转移到江西省浮梁县参加游击队,1934年8月在浮梁县一次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尸骨无存,遗物、照片等也没有留下。当年,家乡政府相关部门和家族亲友曾多次去江西浮梁县探寻曾祖父遗骸安葬地,均无果而返。从我记事起至今,每年家族举行清明、春节等重要祭祀活动时,都要朝着曾祖父牺牲地的方向行祭拜之礼,以寄托我们后代人的追思。后来,家乡政府在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大河镇吴祥村新建了黄梅烈士英名墙,曾祖父的英名赫然在列,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后辈每次回老家都会带着子女去那里瞻仰红十五军纪念碑和黄梅烈士英名墙,爱党爱国的家风深深的镌刻在我们历代后辈人的内心深处。我的爷爷早年担任家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时入党,我的父亲在南海舰队参军期间入党,我也在上大学期间入党,我爷爷的兄弟姐妹及他们的后辈中也有多名党员。
二、克己奉公
我的家乡在黄冈市黄梅县大别山麓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现在路况好了很多),在我小时候,当地乡亲们基本都以种地为生,而且地形的缘故,绝大多数田地都是梯田,农忙时节,引水灌溉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处在末端的梯田,而我们家的责任田要么是离村子最远的深山里,要么就是处在所在片区梯田的末端,引水都非常不便,常常要通宵守水,等上面各级梯田都灌好了才轮到我家梯田,有时干旱缺水,往往到我们家时水量已经所剩无几甚至没有水了。小时候我曾不解的问过父亲,“我们家为什么总是这么吃亏?”父亲告诉我,因为爷爷当年是生产队队长,队里划分责任田是他牵头的,为了比较顺利的推进分田到户,作为队长,他带头把地块条件差的田地分到自己家。“那为什么不抓阄呢?不是也可以避嫌吗?”父亲一笑,接着说,爷爷怕万一自己抓到好的地块,总会有人不开心的,所以先把地块最差的认领了,剩下的地块才让乡亲们抓阄。懂事以后,我再也没有抱怨家里的田地地块条件差,反而对作为一名老党员的爷爷增添了敬意和爱戴,他为我们的家风添加了克己奉公这一条。
三、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可以说是我们家不同时期都在坚守的一种精神,也是传承至今的家风之一。革命战争年代,曾祖父为国捐躯后,曾祖母独自一人强忍悲痛,把我爷爷他们五个兄弟姐妹都抚养长大,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和平建设时期,爷爷带领生产队乡亲们开荒拓土,分田到户,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靠的也是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父亲无论是在部队参军,还是为了照顾爷爷选择转业后回乡务农,依然保持着一名军人党员艰苦奋斗的底色和传统。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对于我们在山区长大的人来说,童年时期就开始广泛的参加田间劳动了,尤其农忙时节,往往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就直奔田间地头帮父母一起干农活,这是童年的回忆,也是艰苦奋斗的记忆。这样的经历对于今天的我来说依然很受用,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压力,想想当年的艰苦情形,就能吸取继续奋斗的力量。
一份“传家宝”,一脉家国情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党员 李家豪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地方,和华北数以万计的农村小镇并无差别。在广袤的原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为人们奏响的优美交响曲。农村的村庄,静静地坐落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栋房屋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家族的温馨。
我的爷爷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在他年轻时,曾经担任过村支书,我们家里有一口大石磨,我们整个家族都靠这口石磨来进行粮食等的加工,可以说着口磨盘养活了我们家族。村里有许多村民家没有磨盘,也会经常来我家借用,我爷爷总是欣然答应。后来,到了人民公社时期,我爷爷毅然将家里的石磨捐给了村集体,由于有了大石磨加入,村集体加工粮食效率更加高了,也因此我们村从来没闹过饥荒。
随着科技的发展,石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多年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块石磨又回到了我们家中。石磨,是一个家族的记忆。它见证了爷爷年轻时的奋斗与拼搏,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忠诚。当年,爷爷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们艰苦奋斗,为了村里的发展,他不辞辛劳,倾注了满腔热血。那时的石磨,是他忙碌时的伴侣,见证着他的汗水与努力。
几十年前,一块沉甸甸的石磨在我爷爷家中承载着村支书的荣耀,如今,它成了我们家的一份“传家宝”,见证着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这块石磨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脉家国情的象征,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荣光,激励着我奋发向前,为人民、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心中,这块石磨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脉家国情的象征。后来,在我爷爷的引导下我的父亲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爷爷和父亲常常拿着石磨给我讲述家族的故事,他们用石磨的历史来教育和熏陶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石磨,见证了家族的忠诚与奉献。它告诉我们,红色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我将谨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跟随党的步伐,为人民服务,学会奉献。每当我想到那块石磨,心中就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一份“传家宝”,一脉家国情。让我们怀着对红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传承着家族的光荣传统,,为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你卫国,我护家
国际学院教师 刘征伍
我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某训练基地已工作十四余载。从入伍开始,他就接受了军队的教育,始终牢记着“勤奋敬业、严守纪律、无私奉献”的军人作风原则,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偏远地区工作,这里说是草原,其实几近大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10级以上的狂风卷起的沙尘暴,能使脸掉皮、车掉漆。这里霜期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夏天在强烈阳光直射下气温可达40多摄氏度。一年中,仅有七八月份能看到遍地绿草,其他时间大多是一片沙黄。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官兵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是他从未抱怨一句,还常常开玩笑地说道,“你不保卫边疆,我不保卫边疆,谁来保卫咱们的家国呀。”
带着这样乐观积极、能吃苦、肯吃苦的工作态度,他在部队的各项比赛和工作中都是佼佼者。我的丈夫在部队参加了很多大项任务,保障了数十场实兵演习,组织完成了多项重大建设任务,为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曾获得过三等功、“四有”军官、基地开拓创新奖章等荣誉。他告诉我,为了练就一身保卫祖国的本领,他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训练,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我以他为骄傲,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也向他学习,牢记他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军人精神,永远做他坚实的后盾和温馨的港湾,让他能在离家千里的大漠安安心心工作。虽然他很少在家,可我却知道,他一直在不远处,守护着我,守卫着我们的小家。
嫁给军人,有温暖,有感动,有光荣,但也有孤单和疲惫。嫁给军人,我需要把自己柔弱的一面收起来,因为家庭需要我去替他守护,我需要忘掉陪伴、忘掉浪漫;嫁给军人,我需要独立、坚强、自信、学会等待;嫁给军人,意味着我需要承受、经历比平常夫妻更多的磨难和煎熬,意味着我需要每时每刻做到万分地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
我记得,在我们的孩子还有一个多月要出生的时候,我非常希望我生产的时候他能陪伴左右。可是他告诉我,基地有个重大任务,他也许不能按原计划回来。他说完,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产检只陪我去过一次,没有体会过我怀孕的辛苦,没有体验过我每一次的辗转难眠,难道连生孩子这么重要的时刻都不能陪在我身边吗?后来,他慢慢地和我解释,他们这次任务非常艰巨,他作为科室的主任,需要以身作则,一直坚守。部队有纪律,很多事情也不能多说,他很感谢我一直以来的理解与支持。孩子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出生了,我怀孕期间他无法陪伴在身侧,没有照顾过我,没有体会过我怀孕的艰辛,他很惭愧。但是,这次实在情况特殊,能不能及时回去,他也说不准……
听完他的解释,我们聊了很多,我也释然了,于是对他说:“你不要愧疚,作为一名军人,你有你的职责和任务!希望你能按时回来,如果不能,也没事,好好加油工作吧!”
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两岁了,我常常给他讲述爸爸的奖章故事、军人的故事,可能他现在还听不懂,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延续这份军营情,长大后,做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的人!
航天梦与家风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员 东妍(化名)
在奉化的小乡镇里,住着我的外曾祖父。他是一位杰出的航天航空工程师,也是我们家家风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我记事以来,外曾祖父已经退休回到了家乡。小时候去外婆家,外曾祖父通常在写信看报,或者依照《科技农业》之类的杂志去山里开辟新的作物。他毕业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是当时整个村子学历最高、书籍最多的人。他种植的作物和水果品类繁多、与村里其它的农作物大有异迥,因此我常常能吃到杂交的或者新型的水果,也就对他房间角落里的一大摞书充满兴趣。外曾祖父是村子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做过小学校长,之后一直在西安从事国家航天工作,直到退休回乡。外曾祖父年轻时,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梦想,毅然投身到祖国的航空事业中。在那个年代,我国的航天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外曾祖父从未退缩。他常常彻夜难眠,废寝忘食地研究和试验,只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了在工作上的努力,外曾祖父也注重家庭的教育和传承。他常常对我们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外曾祖父结婚后,我的外公出生了,但是我的外曾祖母却因难产离开了。面临“小家”和“大家”的抉择,他毅然而然的决定远赴西安为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保驾护航。我曾问过我的外公,从小没有父亲的教导,是否会有抱怨和不满,外公却回答我说:“作为父亲,他的决定恰恰是值得我学习的。作为国家科技工作者,他的决定更是让我真正懂得了‘爱国’这个词的力量。”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全家都秉承着爱国、奉献的家风。是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以外曾祖父为榜样,努力追求卓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个节假日,离乡的年轻人都会回农村的老家,那时候,整个村子都会忙碌起来。外曾祖父越来越老了,总是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我们一进家门,都要一一凑近他的耳朵大声问好,他也不知道是谁,笑着就应了。
没过多久,我又回到了外曾祖父的居所。但是这次却是目送他的离开。这次的葬礼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西安、镇里的政府都送来挽联,我第一次在村里的葬礼上听到了悼词。收拾遗物的时候,我看到相册里那个在上个世纪唇红齿白的少年,看到他保存极好的勋章和奖状,也看到一叠叠的信纸和邮票。稻子每年秋收的时候一茬茬地收割,第二年春天又会有新苗;野果子今年摘了明年还是在这个田埂里开花;燕子把窝留在房梁上远行,来年依旧是这一家……但是他去世了。
如今,外曾祖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和家风依然在我们家族中传承着。每当我回想起他的故事,心中都充满了敬意和自豪。我相信,在外曾祖父的指引下,我们家的家风将会代代相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的力量。
清廉家风中的母性力量
机关党总支教师党员 小辛(化名)
清廉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基因,是镶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珠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会清,社会清则社稷安”,家风对清廉品质的养成重要性不言而喻。都说“一位好母亲,影响三代人”,可见母亲在家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女性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贯彻者,她们在家庭教育、社会垂范、子女成长成才方面都不可或缺。赓续文化传统,传承文化基因,从我做起。
我是谁?
我是一名有着十二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一名纪检工作人员。我来自山东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出生在沂蒙红色革命老区,现工作在宁波。因为工作的原因曾参观过宁波的家风馆,那里有触动人心的母亲家风厅,里面陈列着伟大的宁波母亲,知书达礼莫太夫人、知行合一张太夫人、知恩图报“众家姆妈”陈馥、知难而进人民科学家顾方舟的母亲周瑶琴等人的事迹,她们身上所代表的“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是宁波时代精神。提到母亲,在母亲家风厅,我能想到自己的家风,那是有沂蒙红嫂精神影子的家风。
我来自哪里?
我的家乡、八百里沂蒙大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红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王换于”、“哑巴红嫂明德英”,还有那32位智搭浮桥的红嫂们。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它并不单指一个人,而是舍生忘死、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们共同的名字。红嫂精神具有“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显性革命内涵,“拥护党的领导、植根沂蒙大地”是红嫂精神的鲜明特征。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当年沂蒙人民为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滚烫情谊,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共同演绎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依然在延续,红色精神是我们的根,那种对家国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家风绵长
在我的家里有一位女性对我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那就是我的姥姥。姥姥一生忠诚、坚韧、勤劳、勇敢,她看似没有为我们留什么,实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是做人的骨气、志气、底气。
“子子孙孙都要听党的话”这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伊淑英老年时对子孙后代的要求。沂蒙红嫂们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我的姥姥也是这样一位红嫂。姥姥虽常年身居山村,还不识字,但她识大体、明大义;爱党爱军、胸怀大局。淮海战役期间,姥姥曾支持姥爷支援前线,带领村民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顾生死,用手推车为前线将士们送军粮。姥姥一生忠厚传家,有着崇高的政治觉悟。她解放前入党,明明和姥爷都是党员,但开始他们彼此却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因为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地下党。姥姥的一生是有很多经历的一生,她经历过战争、三年饥荒、有个妹妹还被土匪掳了去,年轻时还因意外得了眼疾只能一只眼睛看东西;40多岁时姥爷去世,只留给她5个孩子;60多岁时,姥姥还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我无法想象姥姥的一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不知道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她一个妇人如何把5个孩子都抚养长大,但我知道在那股坚韧的红嫂精神支撑下,她坚持下来了而且还做的很好。姥姥有5个孩子,有3个入党入伍。在姥姥的影响下,大姨、大舅先后入党,二舅参军入伍。也正因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我的祖辈父辈矢志不渝拥军爱党爱国,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象征着共产党员至高荣誉、由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只在我的姨和舅中就有3枚。
践行故事
在姥姥树立的良好家风的耳濡目染下,大姨也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列里,结婚后她成为村里的女村支书,一当就是三十多年,因工作出色,还曾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她发展大姨夫入党,成为模范党员夫妻,至今都是方圆几里村中的佳话。大姨的三个儿子里,有两个成为党员,一个成长为人民教师。在我的家里,母亲也是继承了姥姥勤劳、勇敢、善良、坚韧的家风品格,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姐姐和我两位女大学生。犹记得小时候虽然家里孩子多,收入也不高,父亲平时大多数时间要外出工作,家里家外更多的压到母亲一个人身上,她硬是一个人承担了大多数的农活、全部的家务活,在一个农村拉扯大姐姐、哥哥和我三个孩子。母亲常说,“只要你们想上学,我和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养你们”,正是这样的环境下,我成为村里第一个女研究生,成为村里的骄傲。现在的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纪检工作人员,会继续从我的家风中汲取奋进力量,忠诚履职尽责、铁血柔情担当,争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忠诚卫士。
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我身边清廉家风中的母性力量。家风可以很大,大到家国大义;家风也可以很小,小到自己生活的一方天地里父母的谆谆教导。我的家里没有家财万贯的物质财富,却有金钱买不来的精神丰碑,忠诚、坚韧、勤劳、善良、勇敢、上进、好学,这是时至今日我的祖辈、父辈传给我的传家宝,我珍惜它、守护它,也会传承好它,会用实际行动做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实践者。
结语
宁波家风馆里有这样一句话:“圣人伟人名人中华家风传古今,族人家人邻人百姓故事谱千秋。”每个家庭里的家风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之处。家风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每个平凡的家庭中都会孕育出不尽相同的家风;家风也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每一件平凡小事中,每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一家人围在饭桌旁吃饭时母亲时常会对我们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 ”,意思是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赠送,要自食其力。长大后耳旁时常响起母亲说的这句话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筑牢家庭廉洁防线,需要我们从一个个“廉洁小家”做起, 共同构筑好“廉洁大家”。
广西狼兵与廉洁家风
旅游学院学生党员 黄家兴
在广西,流传着许多关于广西狼兵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英勇善战的传奇,更是对家族家风的传承与弘扬。今天,我想讲述一个外公给我讲述的,关于广西狼兵与廉洁家风的故事。
外公年轻时也参加过打仗。听过他和本村人的很多故事,妈妈也给我讲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战士以他们的勇猛和忠诚保卫着家乡的安宁。然而,除了战斗之外,他们还承载着一种更为深厚的家族文化——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外公告诉我,当年他所在的队伍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队长。这位老队长不仅以战斗英勇著称,更以廉洁自律的品格赢得了众人的尊敬。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他都始终坚守着廉洁的原则,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贿赂。
有一次,外公所在的队伍负责护送一批重要的军用物资。在路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群土匪的袭击。虽然同志们奋勇抵抗,十分激进,但由于土匪人数众多,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老队长给战士们打眼神示意,率领着他们与土匪展开了激战。
战斗结束后,团队成功护送了物资,并俘虏了几名土匪。这些土匪为了保命,纷纷掏出金银财宝想要贿赂。然而,老队长却严词拒绝了他们的贿赂,并告诫所有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职责是保护人民,而不是贪图私利,我们先辈有着不怕死的精神,可以失败,但是绝不能低头。”
外公说,那一刻,我外公就说以后他的儿子一定是个有担当的人,在我外公的家乡,每个人都很有担当,而且后来,我大舅确实很成功,在村里举行大会都是我大舅主持。队长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了他,也让他明白了作为一名战士,不仅要有勇猛善战的品质,更要有廉洁自律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家族里,外公也将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他时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贪图小利,不占人便宜。他说:“廉洁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只有保持廉洁自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外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家族形成了勤政廉政、廉洁齐家的家风。这种家风不仅让我们家族成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更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通过外公讲述的这个关于廉洁家风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我们家族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承这种家风,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