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甬派》新闻客户端:励志行|移动思政课⑨保护和传承非遗,从了解开始

作者: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伟 张培坚 实习生 吴瑜哲 创建单位:宣传部(统战部)发布时间:2024-07-05

7月3日,“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第九课开课了!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解是第一步。

当天开启的“非遗匠心筑梦”之旅,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景观生态学院团总支书记张星雨老师,和学校“寻味非遗传四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带领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一起探寻身边的非遗。

什么是非遗?非遗保护有什么意义?如何传承非遗?……在体验非遗之前,张老师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保护和传承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和了解非遗,然后是传播非遗,这也正是当下作为学生需要去做的事情。这种认识让同学们对接下来的行程有了更多期待。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奉化校区目前已经引进了“龙狮花漆”四个非遗项目,“龙”是奉化布龙,“狮”是北仑狮王,“花”是传统插花,“漆”是夹纻漆器。

当奉化布龙的传承人毛老师带着长龙出现在大家面前,并且告诉同学们可以分组体验布龙的时候,大家兴奋极了。原本以为很容易学会的舞龙,但是要舞好还真不容易,一下子手就酸麻了呢!第一组体验过后的同学,马上和小伙伴分享起了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我考考你们,你们说舞龙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精神是什么?”当观看的孩子们开始交头接耳的时候,老师们适时引导大家转换注意力。

“是团队精神,因为没有团队精神的话,这条龙是舞不好的。只要队伍里的一个队员出了状况,整个队伍就带不好了……”孩子们马上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之后大家变得专注,积极参与活动。

随后进行的漆扇制作,让大家感受到了每一把漆扇手工制作的魅力。

感受了校园里的非遗,并参观了神奇的标本馆之后,同学们还在思政导师的带领下,前往学校附近的青云村。那里有一个省级非遗茶空间,该空间里还有一个市级非遗项目金银锻制。

“从银块到银壶,要经过数十道工序,用到数百件工具,历经千锤百炼,精雕细琢,才终成一把银壶。”听着传承人徐国城的讲解,看着挂满了工作间四面墙壁的工具,同学们震惊了。

一件银制品,背后需要用到如此之多的工具,涉及如此之多的工序。“我好像知道工匠精神是怎么回事了。”记者听到,有同学这样嘀咕。那一刻,孩子们似乎对工匠精神有了更加具象的理解。

空间里面陈列的各类银器令人赏心悦目,但是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学艺和锻造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徐国城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合适的传承人难找。

不是没有年轻人来学过,而是往往学了几天、几十天就离开了。“一把银壶要锻造20多天才能完成,很多年轻人耐不住。”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当天的思政巴士,就在这样一个问题中缓缓返程,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会给出更多的答案。

“其实最近,我们团队就在做相关的调研,不过目前调研面向的主要是非遗小吃,我们走访了一些非遗小吃经营者,了解他们经营和传播现状,也希望能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利于非遗小吃发展的建议。”张星雨老师说。


来源:宁波日报《甬派》新闻客户端 2024年7月5日

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687c90fe4b0f4138d292e36&type=wx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