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阳明心学,何为“四知”青年,如何用好阳明心学指导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11月6日,“学阳明心学,做‘四知’青年”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宁波市社科界专家共聚一堂,进行了阳明心学的理论解读和分享交流。
阳明心学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了王阳明热,大家都开始关注阳明心学,这是什么原因呢?”来自宁波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宁波市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陈利权首先抛出话题。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阳明心学特别是‘知行合一’说非常重视,他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所以,阳明心学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天线’。与此同时,在去年、今年举办的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郑珊洁同志从‘四知’讲到‘四行’,即知行合一,行必务实;知难而进,行不懈怠;知书达礼,行而优雅;知恩图报,行路思远。这是我们宁波人自己对阳明思想的再认识、再实践,阳明心学‘接地气’”。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副教授、宁波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秘书长郭美星围绕“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对王阳明思想进行了解读。他提出,阳明心学知行合一从来不是一个空谈的理论,它是一个实践的指南。“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的‘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的关键就是要求知行合一。”
针对当前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加强思政理论课改革方面,陈利权提到,可以尝试从行为学角度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要探究创造一种新的行为学,即‘良知行为学’”。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原有的借鉴西方的制度行为学、管理行为学,有它有效的部分,但也有它无效的部分,无效部分就在于没有把人激活成能动的主体、生成正向有效的行为,而阳明心学主要解决的就是人的行为内在能动性、主体性问题,我们要在学科上创新研究应用阳明心学。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习明说:“学阳明心学,做‘四知’青年理论研讨会是宁波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重要活动之一,恰逢我校主题教育开展契机,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的落地。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如何增强师生文化自信,阳明心学带给了我们宝贵的思想资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审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需要从思想资源、精神力量上找到切入点。应该说,阳明心学为学校治理提供了智慧与方案。”
知行合一 方为真知
阳明心学的内核是什么?它如何指导人修心实践?关于这一问题,余姚市社科联秘书长谢建龙专题解读了“王阳明的人生、学说及当代价值”。他说,当前学术界较为公认“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命题。当代大学生应汲取三大核心命题背后的思想养分,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实践力行。
据悉,本次理论研讨会为宁波市社科界第七届学术大会学术活动之一,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会上,宁波市社科联秘书长、学会处处长郭春瑞介绍了活动情况,院长史习明到会致辞,并就如何用好阳明心学增强学校文化自信、用“知行合一”深化学校管理、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会议还遴选汇编了24篇学术论文,会上进行了论文代表交流。我校刘玲、陈正敏、金挺三位老师分别作了题为《“知行合一”对培育时代新人的作用及实现路径》、《现代性的微光——王阳明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用好阳明心学,解决“知行脱节”——以青马工程为例》的发言,从阳明心学的“体”、“向”、“用”等角度探究高校育人之道、文化自信之路。
整场理论研讨会持续两个半小时,既是一场关于阳明心学的思想交流会,又是一堂应用阳明心学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的思政理论课。副院长吴向鹏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刘静萍出席会议,科技处、思政部/基础部全体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习社18名学生社员参加了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