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新华社)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作为当前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既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需要,又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相适应,是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力举措。
为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宁波市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钱斌华作出评论:把减税降费的良策进行到底!
评论全文如下——
减税降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
一方面,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减税聚焦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加大了支持力度,包括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大幅下调至13%;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适用对象主要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大到所有制造业等。
从我市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减税户数达11.5万户,实现新增减税114.8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46.5%。
另一方面,支持技术创新升级。税收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促进创新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支持创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衍生期4个阶段共89项,特别是研发费用按75%加计扣除的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
根据市税务学会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税收大数据协同研究团队对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的税费负担测算,随着减税降费实施进一步走向深入,我市创新型初创企业中,绝大多数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已低于2%。
从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比2018年下降0.8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3.4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6.44%;批发业下降0.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0.13%。如果说,制造业业企稳回升是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支撑因素的话,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补充一句,这里面减税降费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减税降费有力地推动了收入分配优化和社会公平
从宏观层面看,大规模减税带来今年我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同比明显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而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则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微观层面来看,减税降费中的个税加计扣除等良策更多地惠及了中低收入群体,促进了我市收入分配进一步走向公平。
对于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在享受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后,基本已无需缴纳个税;对于月均收入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新增减税幅度则超过了67%。
减税降费的实施,让纳税人的腰包更鼓,消费的信心和底气更足。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里,我市消费者在天猫淘宝上“买买买”达到了35.8亿,这一水平比去年的29.9亿元足足提高了19%。
减税降费有力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我国排名跃升至第31位,连续第2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对小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增值税税率,加强电子化纳税申报和缴纳系统被列入改革亮点。
在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中,我市税务部门通过简化办税流程、压缩办税时间、优化办税服务,推出了一系列便利举措,确保减税降费更好地落实,让市场主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连续6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市税务部门不仅推出了一系列普遍适用的便利化办税措施,而且还围绕减税降费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确保纳税人遇到困难有人帮,遇到问题有人解。
随着减税降费政策利好效应逐步释放,我市的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新登记正常市场主体9.1万户,同比增长8.6%,企业总量比年初增长了15.6%。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各界对税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税务部门也应顺应期望,在推进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有为,打通经济税收发展的“堵点”,坚持不懈落实减税降费良策,为企业发展解决更多实际困难,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办税服务,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进一步降负赋能
税务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工具,充分发挥涉税大数据的威力,实时甄别、筛选出符合享受优惠条件的企业名单,通过网络、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渠道加大政策宣传,线下依托办税服务厅开设咨询专窗和组建政策宣传队上门辅导等方式,精准帮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企业需求,还可以为其定制、提供个性化税收服务,确保纳税人及时充分享受税制改革红利。
进一步优化服务
优化纳税服务没有终点,税务部门可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通过“大走访”“大座谈”“大调研”,广泛征集纳税人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办税便利化改革,切实解决企业办税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持续提升纳税服务品质。
全面推广电子税务局,让纳税人少走马路,多走网路;充分发挥税务部门大数据优势,定期扫描企业疑点数据,及时提醒企业自查自纠,对企业税收方面的“疑点、痛点、难点”,进行手把手教学,一对一辅导,通过税企双方共同努力及时化解涉税风险。
进一步排忧解困
一方面,营造公正透明的税收营商环境,坚持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少打扰乃至不打扰。坚持无风险不检查,除了举报等案件外,要在案头评估分析发现税收风险后,才采取税务检查措施。坚持无违法不停票,除存在故意虚开和接受虚开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外,不随意停供发票。
进一步落实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对纳税人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情形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对恶意逃避税特别是虚开发票、骗取退税等行为,坚决依法打击。
另一方面,助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对生产经营确实有困难、纳税信用好的企业,采取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其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税收帮扶措施。推进“银税互动”,推动金融机构运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企业授信、提供无抵押贷款。
来源:《甬派》2019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