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中期评估报告

来源: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20-10-29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中期评估报告

 

 

 

学校名称: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类别:

t高职 □中职

所属批次:

t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所在省份:

 浙江

填 报 人:

 

职    务:

 

联系电话:

 

                      

 

 

 

中央电化教育馆制

0一七年十月九日

 

 

 

   

 

一、实验任务完成情况

二、信息化模式创新及其成效

  (一)信息化模式创新

  (二)信息化支撑的新模式体现出的成效

三、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

四、示范辐射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六、支撑平台的网址和试用账号

七、其它支撑材料

 


  一、实验任务完成情况

实验任务

完成情况

备注

完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应用体系

□是

 

深化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

□是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通升级

□是

 

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是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

□否

已招标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

□否

18年完成

仿真实训系统环境建设

□否

已招标

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多校区(包括教学区和生活区)网络的全面融合,网络总出口带宽达8G,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无线AP增加至2200个;扩容改造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建成两套服务云平台,三大业务集群,100多台虚拟服务器,总容量近100TB;实现了人事、科研、财务、教务、学工等部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统一认证、数据对接,并完成统一信息门户建设;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做好网站和信息系统定级、备案、评测和整改工作;着力建设互联网学习平台与在线学习资源,目前完成宁波市慕课联盟教育技术支持中心一期工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网上综合服务大厅)和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智慧旅游实训室)完成招标,正在稳步推进,智慧后勤管理系统正在需求分析和调研选型,按计划将在2018年实施。

二、信息化模式创新及其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进实验校建设任务,落实我校智慧校园“十三五”建设专项规划,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对申报书中的七项实验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部门分工,制定了进度安排,并从组织、制度、经费上提供全面保障。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6月,教育部职成教司公布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典型案例,我校的“创新信息化运维工作 变革教学模式”入选。现将探索出的信息化模式创新及成效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把教学信息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条件,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先后印发了《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方案》、《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和《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细则》,工作推进有序。学校运用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施精品慕课、校本慕课和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等三种形势的教学形态创新应用,安排专项经费提供支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形态创新工作,通过建立学生选修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教学形态创新课程的学习。校本慕课在2014年只有4门,项目实施后,15年增长到16门,16年14门,17年16门,混合式教学建设项目2015年立项29项,17年立项14项。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校院两个层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在理念和信息技术层面对教师进行引导,先后组织了十多场报告会、培训会、辅导会、午餐会,建立定期工作坊、沙龙制度,加强校内外交流,并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微课制作等信息化培训研修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学校在积极推进在线课程的校本建设与校内外应用推广的同时,着力推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超星尔雅通识课、中德诺浩KTS智慧课堂、简学科技等第三方平台在线课程在校内的合作推广,在师生中形成在线课程应用氛围。

以爱课程网中国职教MOOC平台为例,我校上线课程23门,选课人数突破12万人次。2016年2月,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联系爱课程网,购买引进我校的《插花艺术》、《看影视学社交礼仪》和《茶艺》三门课程。近两年,我校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一等奖1项,优秀奖2项,省微课教学大赛获奖18项,在省高校微课征集与定制开发活动中获奖9项;浙江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2.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校企深度融合

学校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数字校园建设,例如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三方签署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活区校园网络建设合作协议》,由运营商投入经费800万元,共建符合各方需求的校园网络融合平台,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在校方指导下建立运维机制承担网络运维。学校还从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双方的实际供需出发,以实验校项目实施作为信息化支撑,搭建“互联网+校企合作”的信息对接载体--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宁波校企通”)。通过整合院校、学生、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的各项资源,积极升级改造宁波校企通网站主页(WWW.SEL.66.COM)和优化移动端“实习通”3.0升级版,合作开发部署了“毕业实习管理云平台系统”,增强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并将线上信息平台和线下实体对接活动相结合,实现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设备、找技术,院校找工作、找培训、找实习、找任务、找资源、找合作等线上线下O2O对接与资源配置服务。

根据宁波校企通平台统计数据,目前平台活跃单位(包括学校和企业)数据保持在6400家以上,存储了数十万在校生及毕业生数据,6000多家企业需求信息、50多个行业协会和200多个培训机构信息,年均发布各类有效信息达2万多条,平均每周线上推出就业岗位约250个,还通过客服QQ、400服务电话、新浪企业微博、微信等通道,实现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学生6.5万人/年,岗位推送成功率80%以上,努力解决校企合作难、学生就业难、企业觅才难等问题。

  三、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

1.机构组成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信息化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校园信息化和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为加快实验校项目的建设,学校在2016年又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项目建设的推进,确保建设方案的全面完成。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后勤等副校长任副组长,人事、教务、科研、学工、财务、后勤、图书信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图书信息中心。

2.人员发展体系

建立“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建设工作体系,明确部门、单位职责,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明确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联络员(包括业务系统管理员),分管领导协调,联络员(业务系统管理员)具体负责业务系统项目实施的具体联络工作,配合完成本单位、部门的前期调研、需求分析和部署实施,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工作。建立信息化建设的联络员制度,各单位(部门)落实专兼职人员。

3.政策与机制

为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十三五”规划前三年的建设,结合实验校建设任务,学校制定了《“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规范的意见》等文件,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工作体制,协调职能部门和图书信息中心协同推进,形成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合力,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合作互赢、共建共享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学校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实验校建设预算总经费为2000万元,实行专款专用管理责任制。学校还另外安排专项经费为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提供经费支持,并要求学院从各类专业(群)建设和资源库建设等教学建设经费中,给予经费配套。

4.信息化基础设施

学校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主干网络达到万兆光纤互联,布有近万个有线接入信息点和近千个无线AP,办公场所、教室和宿舍楼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服务师生网络用户12000多人。同时采用IPS等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具备安全渗透防御能力。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以及集中管理的IaaS云计算平台。目前运行各类服务器超百台,存储阵列7套,总容量近100TB。学校还投入110万完成了8间智慧教室的升级改造工作,改造、新建录播室、录屏编辑室、实景演播室等,并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探索共建校内在线课程制作中心,并筹建宁波市在线课程制作中心。

5.项目研究与评估

以全国首批职业院校信息化校园实验学校建设专家团队为核心,成立由校内外资深专家组成的咨询专家组,对建设工作进行全程的指导,对方案、技术路线进行论证。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领导小组决策、校领导负责、专家组论证、主管部门规划与推进、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协调顺畅的工作体系,确保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推进。

  四、示范辐射

我校先后荣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优秀项目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优秀案例奖。

2015年12月26日,浙江教育报以《抢滩高职慕课 力促教学创新--宁波城市职业教学形态信息化建设走笔》为题详细报道我校慕课建设工作。浙江省教育厅网站和宁波市教育局网站都介绍了我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工作举措,光明网、中国网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我校相关工作。2017年6月26日,浙江教育报报道了我校信息化改造课堂生态相关工作,德育报等媒体也相继做了报道。

2016年5月28日,我校承办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来自省内21所本科院校和16所高职院校参会;2016年6月7日,我校应邀赴相告参加亚洲教育资源展,并作为国内高职院校代表作了题为《技术创新教育、教育创造未来》的报告;2016年6月9日,在GTTP亚洲/中国年会论坛上,傅远伯代表我校进行了“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主题报告;2016年12月20日,我校应邀在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成立大会做交流发言;2017年1月18日,我校应邀参加中国高校智慧教育教学示范项目建设研讨会,并作题为《高职院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 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慕课实践》的报告。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职成教司公布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典型案例,我校的“创新信息化运维工作 变革教学模式”入选。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随着新的《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教育部也于今年3月至8月开展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面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新形势、新要求,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一是数字校园项目建设中涉及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但是相应的安全管理举措尚未成熟;二是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数据中心已从最初简单的“数据仓库”发展成为数据交互、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随之而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改进措施

首先,学校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网络安全法》和教育部《行动方案》,提高依法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水平;其次,应当积极走出去,加强与社会权威信息安全技术部门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安全发展动态,跟踪最前沿的安全信息及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前沿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本校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和教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做好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安全事件的准备,让院校的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考虑到学校经费投入的有限,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具有一定信息安全服务资质的企业,在其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网站安全监测、漏洞扫描、应急响应、渗透测试与攻防演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测等工作,通过这种模式,不断完善我校网络安全技术防御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保证校园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六、支撑平台的网址和试用账号

网络教学平台网址为:http://mooc.nbcc.cn

统一信息门户网址为:http://info.nbcc.cn

浏览器版本要求IE11,试用教师帐号:022313,密码HqQ860308,试用学生账号:163090237,密码:040783。

  七、其它支撑材料

  佐证材料的网址为:http://www.nbcc.cn/szxjs,材料清单如下:

1)学校信息化相关规划(专项规划或/和整体规划)文件;

2)项目经费投资总额和年度实施情况;

3)各类专家论证或评估意见;

4)各类获奖证书;

5)新闻宣传报道网址或电子稿;

  (6)发表论文电子稿或网址;

  (7)各类会议报告电子稿或网址;

  (8)研究报告电子稿;

9)获得的相关课题;

10)其它相关材料。

      【返回】